第206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2/2)

同时因为大众卖的太好,外国的老爷车已经卖不出去了,老外们全面提升了油价,这个王九龄没有办法,中国的汽油几乎就是靠进口,这也坚定了他以后要夺取东南亚甚至中东的信念,只写地方才是石油最多的地方。

不过洋鬼子提高了油价,王九龄一面囤积石油,一面加大对已经开采是有的投资,也能获得一部分石油,其实这些都市要给飞机坦克准备的,涉及到国家危亡,王九龄是不能允许别人动这些石油的。

另一方面,王九龄建造了在西康和交趾各自建造了一个自行车厂,这些就不需要石油了,橡胶轮胎王九龄多了去了,之前为了拉拢东南亚的华人华侨,王九龄可是吞下了那些华人华侨几年卖不出去的橡胶,现在忘记了的橡胶实在太多了,连民间的牛车的轮子都是橡胶轮,

王九龄之前是没有钱,所以要集中资金搞重工业和民生的轻工业,所以向自行车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就暂时放下了。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西康连汽车都造的出来,何况是自行车呢?

不缺钱的王九龄很快就召集了一部分人手,开始设计,并制造自行车,王九龄后世骑过各种个样的自行车,所以他弄出来的自行车样式跟后世的差不多,跟现在的自行车的样子还是相差非常大,不过比起现在的自行车,王九龄设计出来的自行车样式众多,有又拆用的那种自行车,也有越野自行车,或者那些小情侣喜欢的那种双人小自行车,样式千奇百怪,不过最多的还是速度较快的自行车,因为机械化王九龄没有那个实力,更何况最主要的是没有那么多汽油,所以王九龄多造一些自行车出来,装备军队,至少比走路强的多。

而且自行车在部队很受欢迎,大家虽然愿意开汽车,可是没有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自行车维护修理简单方便。而且价格又便宜,何况还是自己制造。

不过对于向自行车厂这种企业王九龄慢慢的就会把股份卖出去,要是什么东西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也不利于调动资产阶级的积极性,二来王九龄也没有那么多功夫去管理这些东西,所以还是早点让出去换钱。

西康的每个镇与镇,镇与县,县与市的公路都修通了,只不过在镇一级的公路上还是沙子路。

王九龄至于发现修路不容易,那笔投入实在太大了,尤其是之前西康几乎是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王九龄很庆幸法国人虽然大肆的掠夺交趾,但是至少哪里的路基本上都修通了,而且很多路都是水泥或者沥青路面,让王九龄暂时不管那边的公路交通都可以。

而忘记了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原来法国人修的铁路拓宽,改为和西康一样的铁路,王九龄已经加大了投资修建香格里拉道昆明的铁路,现在集结了更多的铁路专家和技术人才,而且又有了西康铁路的经验积累,到1934年8月份,以后成都的人就可以直接坐火车去交趾省了,想起这么伟大的工程王九龄自己仅仅用了不到两年就完成了,而且中间还要修公路,建兵工厂……王九龄就觉得很自豪,实在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