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24节(2/2)

若是配上本地另一特产——耗汁汤,那更是能把人的眉毛都给鲜掉。

顺带一提,当地还有一种使用一种名为沙虫的动物制作的一种水晶糕也非常美味,但可惜木白抵达的季节不对,这种沙虫以晋江产的最优,但如今天寒,挖虫需要在沙滩上采集,是以木白虽然嘴馋,却连问都不问,就怕哪个倒霉官员派人去采。

好在沙虫虽然没有,但这个季节的生蚝却最是肥美,福建虽然并非是生蚝的主产区,这儿的蚝个头略小了点,直接吃总缺了点味道,但小也有小的吃法。

当地人会将蚝肉挖出,以酱油和冬菇一起煮一锅蚝汤,蚝不耐久煮,片刻后鲜味就会流入汤中,和菌菇类的鲜混合在一起,越煮越鲜,届时再放些蔬菜肉类,喝汤吃菜都很美味。

但这两样美食放在木白面前他都没空去吃,别看在外人眼中木小白是这个大明王位第二继承人风光无限,实际在老朱家,他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人而已。

奏报交上去,没通过,温温柔柔的老爹要来教育他此举有多么不合适多么不恰当,并且表示快回去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作业重做。

通过了,火爆急躁的爷爷就会溜达着拍着他的肩表示孙子哎,你知道的我们家的臣子都比较笨,你看看能不能帮爷爷列出个一二三步骤,这样爷爷也要监督一下。

——反正不管得不得用,都是他的活。

已经被家里的两个不靠谱大人折腾出来的皇太孙殿下在前一封奏书寄出去之后就已经开始着墨盘算着后续的事件了。

就算是以如今大明的国力,要搞远航也不是件容易事,海洋环境变幻莫测,一个不好整个船队都会折在海上,必须要尽可能做万全的准备。

在以往,明朝的船只主要是在沿海进行航行,靠着大明和周边各国的关系,全程可以都得到补给,就算有携带食物半月份也就足够了,但如果要去寻找新大陆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船只的补给和救援、维修只能靠自身,那么淡水的储存、燃料以及航行时的素食、药草就必须考虑在内。

幸好他皇五叔这次送来了一本医术,到时候医药方面可以提前配置药草,如此也可减轻随船医匠的负担,另外船上要不要留块地方种个菜?起码得发个豆芽什么的,就算有各种腌制产品,一直在海上不吃新鲜蔬菜的话也容易便秘吧。

还有商品,大明不能总是对外输出瓷器、丝绸,商品必须要多种多样,瓷器和丝绸都算不上没办法仿照的东西,只是现在的技术封锁住了而已,如果制造技术被国外破解,那对于大明的出口市场会是重大打击。

而且这几样利润太大的话,会有源源不断的人过来盗窃机密,这种窃密者就像是癣疥之疾一样,虽不伤大雅,到底烦人,只是到底卖什么还得思考一下。

只有多元化才能分担风险。

唔,船员家属也得好好安抚,家庭失去支柱两三年对普通家庭可不是件容易事,最好选择家中有帮衬的男丁。

对了,还有武器,不知道上次交上去要工匠的事以及实验在枪管子里划线现在怎么样了,爷爷的回信真是太慢了!

要不然再写一封去催一下,顺便建议爷爷搞个船炮?普通的火铳放在大船上杀伤力太小了都不够看,对了,搞个大铳的话在里头刻线和打磨应该更容易些吧,就是寻常木板应该吃不消火器发射的后坐力,那搞个铁板?配重似乎又有些难度。

木白一一写下如今的问题和难度,只觉得满脑袋官司。

不过他对这种状态也已经越来越熟练了,自打他过了十五岁,老父亲不再有“孩子睡不好容易长不高”的困扰之后,便开始将工作压下来,之后木白一直都在这一状态中,直到弟弟们年纪大了也能加入童工行列才稍好一点,但这次木白来福建时并没有带好用的弟弟,自然只能自己上了。

什么?如果不写奏书不就世界太平了?

错!又不是他想要没事找事的,谁不想做一条躺在博物馆里供人参观的咸鱼啊!但是人得有追求,为了更坚韧的身体,更颀长的剑身,还是要努力鸭!

虽然这么说……作为一个身体比脑子快的武斗派,为了完成任务,木白先是学了各种儒家经典,在科举场上摸爬滚打,学习了礼仪姿态朝廷黑话甚至能够一坐一天处理公文而不炸毛,都已经这样了,要是还差最后几口气没完成任务,木小白是要暴走的。

哎,为了这个任务,我可真是牺牲了太多,不愧是s级别任务,真的好难哦。

以前他以为自己一边砍砍砍一边背公式已经够苦了没想到没有最苦只有更苦,现在想想当时副队哄骗他背书时候说的话都是骗人的,什么现在背书以后享福,不就和人族的高中老师和学生说现在努力,考上大学后就能随便玩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谎言吗!

想到悲伤的过去,木白不由自主握笔看天,一行热泪在眼眶里打转,就在他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小姑娘忽然抬起手,指着咕嘟咕嘟冒烟的蚝汤呆呆道:“啊……”

“怎么了?你想吃?”木白顺着她的手指方向看去,顿时大惊,哎呀,他就发了一会呆,好喝的蚝汤都煮干啦!

第142章

因为小工具人提醒及时,当木白将火移开的时候,耗汤还有一点底子在,靠着这点汤汁,里头的香菇蚝肉等配料并未被烧干,但是当地人推荐的放米粉、豆芽等吃法是肯定不行了。

木白考虑了下,让人端上了两碗大米饭,将盛在锅底的最后一点可怜巴巴的汤料一股脑浇在了饭上,一碗推给了眼巴巴的小姑娘,一碗放在自己面前。

“吃饭吧,”顿了顿,木白用字正腔圆的应天话对小姑娘说:“吃——饭——”

学习语言要从生存技能开始,生存技能要从恰饭开始,什么语言不通都没关系,喊肚子饿要吃饭这可是必备技能。

小姑娘眨了眨眼睛,露出了一个甜蜜蜜又饱含期待的笑,超额完成了学习任务:“要吃饭!”

很好,在食物的诱惑下,小孩快速学会了两个词汇,并且掌握了活学活用的技能。

唯一的问题是……木白瞅了瞅已经空了大半的点心盘子,再看看小姑娘没有丝毫起伏的腹部曲线,有些纳闷,闺女啊,你都吃了那么多真的还吃得下吗?小肚皮不会爆炸吧?

唔,他要相信系统出品的质量。

虽然这么说,但木白在端起饭碗之前还是担忧得看了工具人好几眼,直到看着工具人筷子划拉不停吃起饭来都不带犹豫的才稍稍放心,自己也跟着扒饭入口。

热腾腾的米饭和浇头刚一入口,木白就瞪圆了眼睛,虽然老朱家两位大家长都主张节俭,除去必要的宫宴外大明第一家庭的餐桌一半都是三菜一汤,但御厨的手艺在,菜少量精,他这些日子以来也吃了不少好东西。

不过像今天这种烹饪方式如此简单味道却如此浓厚鲜香的却是真的没吃过。

肥软的香菇壁上挂着一层薄薄的芡汁,应季的菇类核苷酸类物质最是丰富,与其丰沛的氨基酸物质一起,挑动着人类的味蕾。

但作为陆地上最容易获取的鲜味来源相比,它身上的芡汁外还要略胜一筹,海鲜特有的谷氨酸钠刺激着人类的味蕾,而酱油,这种人类人为创造的鲜味来源与之相碰撞,三种以上的呈味物质相互碰撞和叠加的结果就是将这道菜肴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峰。

木白可以毫不夸张得说,就着这盘菜,他能吃下十碗饭!小姑娘用力点着脑袋表示赞同,但是,这是蚝汁的缘故?

木白撩了撩汤汁,有些纳闷,此前,他只听说过生蚝的美名,但毕竟前有著名美食家东坡的诗句: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想来味道不会差到哪儿去,但没想到会这么好吃——或者是福建的生蚝特别好吃?

应天府所在的位置距离海边也不算太远,若是从东海打捞生蚝再快马运来问题应当不大,但这种食物在应天府却并没有风靡起来,那应该的确是应天府人觉得这种廉价的食物不太好吃。

是的,在这个时代,生蚝这种吃了不顶饱,多吃还要腹泻的食物的确并不算昂贵,而且由于生蚝主要是贴着海岸线的岩石上生长,本身又没有攻击性,只要退潮了人人皆可采集,在产量相当可观的情况下,价格自然上不去。

而且这种高蛋白质的食物也非常容易腐败,别说产地了,以如今的交通条件来说,基本就只有产区才有的吃。有了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和家人分享,但问题是生蚝易坏,运输不易……

木白想了想,顺手将一只缩小不少的蚝肉塞入嘴中,眼睛却看着了锅子里头还有一点点的汤底,他一边思索一边咀嚼,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做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