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22节(2/2)

之后再有嘈杂,也都不能和方才的比了,似乎大家都在悄悄伸长耳朵听八卦。

简言对此浑然不觉,他是人族修炼者,天生对于环境的感知力便不如寻常妖族,因此在青年看过来的时候,这位小队公认的队妈立刻竹笋倒豆子得将队员的窘境说出来求助了。

说起来事情不是一件大事,比起旁的小妖做个任务做到把小世界搞崩那都不算什么,但是:“小白还是个孩子啊!若是甜甜的初恋也算是特殊的经历,但是现在可是被强行指婚,还是政治婚姻,一个不好孩子以后的婚恋观都要颠覆,要是再出了点什么事,变渣男了可怎么办?”

沐浴在秘书长温柔又慈祥的目光中,青年继续喋喋不休:“阁下,小白真的是个好孩子,刚做任务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懂,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原型不太结实,被敲得坑坑洼洼也不抱怨,最大的剑生理想就是凑钱买点材料再找个锻剑师把自己搞结实点,孩子特别好骗,又有点傻,他,他根本就没有世俗的欲望啊!!”

这一句话出口后,站在简言背后的众队员纷纷捂脸,在心中为被“没有世俗欲望”的小伙伴点了蜡烛。

不管木白到底有没有什么想法,从今天起,他估计也不可能有了,好惨一剑!

但秘书长不愧是秘书长,即便接收到了如此无厘头的精神攻击,青年依然笑容温和,神态平静得调出了系统信息,片刻后他略有些迟疑:“他是去了s级任务?按照规定,s级任务若是提供干涉即任务失败。”

见这位副队露出了焦急之色,夏安然微微抬手制止了对方的话语,他思考了下,说:“我看他现在的任务进度还不错,若是因为这种原因直接干涉有些不值,但他醒来的时间的确不长,你担心的也有道理……这样吧,就当是青少年特权,给他一个工具人名额好了。”

“道具:【工具人】,顾名思义,可接受一次人物角色设定,按系统人设进行常规活动,但不可参与主线、不计入任务结算,活动时间需扣除持有者任务积分激活,1积分对应一天,请问玩家是否激活?”

一大早起床看到枕边多出个小木偶,刚被吓一跳又突然接到系统通知的木白呆住了,他第一反应是——还有这等好事,第二反应则是——1积分1天,你怎么不去抢?

吝啬的任务世界一个普通任务完成后也就给一千多积分,换算下来工具人也就够用三年,虽然s级别的好一点,除了保底还有各种额外积分,也就是说如果他不刷支线的话差不多就是入不敷出!

但是不激活的话就得找个姑娘和人过一辈子……想想和一个陌生人一起过一辈子木白就感觉身上发毛,有一种拿自己原型在钢板上摩擦时发出刺耳声音的战栗感。

实在是太不自在啦!

“请问玩家是否激活?”无情的系统催促道:“激活倒计时:99、98……”

他根本没有选择啊,木白叹了口气,“激活,但是任务设定让我想一想。”

就算是遵循一定规则活动的工具人也是有前因后果的,人总不能是凭空冒出来的,所以只能定为这次出行在福建遇到。

大明对于老婆的家世地位没太大讲究,但坦白说以木白的身份,要真找个普通女子成婚还是有点麻烦,首先得符合自己的行为逻辑,让老爹和爷爷相信他是遇到了真爱。

木白的视线落在手中的小木偶身上,总有种自己攻略自己的怪异感。

第139章

金门所,此处地处福建泉州沿海,毗邻厦门城,是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经略福建沿海以抗倭时所建立的五卫十二所之一。

金门守御千户所下辖四个巡检司,因其地理位置重要,且固守福建东南海口,此处便以“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意得名。

但名字再好听寓意再高大上,金门所本身也不过是一处小小的卫所,谁也没想到金门里会真的飞出一只金凤凰。

这几日关于金门的传奇故事,几乎成为了整个福建的趣谈。

就在半月前龙抬头之日,大明的皇孙殿下亲巡海防之时来到了金门所,当地的卫所官员虽然对于皇孙殿下的突然莅临抱有十万分的好奇和疑惑,但领导登门,自然十分配合得带着领导参观了一圈海防。

皇孙殿下态度十分温和,还关心了大家的日常生活,耐心询问大家驻防期间遇到的困难、武器的优劣,贼寇的动态,气氛一时十分热烈,而这种火热的气氛在太孙在听闻有兵士抱怨此地以前是盐场,土壤都坏了种不出蔬菜,每次想吃菜都要过海采购时承诺会想法子往这里送菜后达到了巅峰。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就在太孙殿下站在海岸边看着大家筑成的堡垒并且对这些海防设施进行表扬时,海面上竟是慢悠悠得飘过来了一辆破败的小渔船。

当着太孙的面,金门的官兵自然对其进行了营救,于是诡异的事情便发生了。

据事后知名不具的某位千户大人所说,此事有三大怪。

第一怪是这艘渔船压根就不是大福建一地常见的船舶形制。

在洪武初年,大明实行了极为严格的海禁政策,最重之时甚至命令片板不得下海,凡下海者视同倭寇。而在几年后,因为大明海军有了威武雄壮的架势,海禁稍空,禁止的范围从全部打压改为了禁止远航,普通的小渔船和进洋的货船已经可以运输。

所以,为了方便管理和判断,沿海的私船都被要求进行了一番改动,迎风面更大的双桅船一律禁止,只允许有一根船桅,为了抓鱼?抓鱼你需要跑那么远吗?

船尖都削平改成方形,我知道这样速度慢,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海上行船注意点交通规范,没事开那么快干嘛?再快你能有鱼快吗?

船底都只允许用平底的,咱知道这容易触礁,你控制好载货量,乖乖去指定的水港靠岸不就没事了吗。

一番动荡之后,沿海地带的船只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其国别,大帆尖头的肯定是别国的,只有一根桅平头的,绝对是自家。

虽然对于渔民而言略有些困难,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比如沿海水师一看到尖头小渔船都不需要分辨,便可开足马力撞上去。

把人撞趴窝了再去思考这是贼寇还是不守规矩的的自家人,前者补一刀回去拿军功,后者臭着脸把人捞上来丢大狱,这种在后世肯定会被评为粗暴的执法流程在如今却很实用。

毕竟倭寇也不是吃素的,近距离接触之下对方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尤其是如今南北混战之时,不少海上的倭寇都不再是过去的普通渔民,有不少人身上都有明显正规军的路子,拿出来的武器也愈加精炼,边军就曾缴获质量相当不错的倭刀。

正因为大明对沿海私船的改造,所以当地的兵卒们远远看到这艘明显毫无动力飘来的船就觉得不对,尖头、虽然船帆折损了,但明显是三桅远洋船,好家伙,船上的人不知道活着不,如果是活着估计就要牢底坐穿了。

但谁也没想到在登船后他们遍寻船只,居然只在船舱内找到了一名发着高烧的少女,这么大一艘船只有一个活人,看她弱质纤纤的模样,也不像是能把船划了那么远。

你说这奇怪不奇怪。

而这第三怪嘛,就是这个女孩说着的话语大家都听不懂。

从发型和脸庞来看,这女孩最多不过及笄,被救起时她烧得全身瘫软,但在被婆子背起之前她曾短暂的清醒,当时也有卫军试图问清楚发生了什么,却愣是没有人能够同她正常交流。

金门所的守军可不单单只是福建当地人,此处还有北方来的流官、各地前来的苦役,虽说不至于汇聚五湖四海的英才,三湖两海却还是有的,但众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却愣是没人能够跟她进行有效沟通。

最后还是皇太孙殿下博学而多之,不知用了什么语言和她接上了号,但两人刚说了几句,这姑娘便哭到晕厥过去,太孙的表情也不太好。

其实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背地里的诡异之处更是数不其数。

船舱内发现的书册都来自于前宋,根据当地制船师傅所说,这艘渔船的形制和制造方法都相当复古,都不属于大明如今的制造技法,反倒有些像是宋时的船只。

那可不就见了鬼了吗,前宋距今少说已经有100余年,多了算得快三百年六代人了,就算是做足了防水的大型船只传到今天也不可能安然无恙的在海上航行,更别提这种小破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