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01节(2/2)

譬如他在看到越国降秦称臣,越国灭国的消息时,虽然有些唏嘘,但并没有对秦国生出怨怼之心就是因为这点。

因为越国的灭亡并非因为秦强军碾压,而是其内部出现了腐朽,可谓自取灭亡。

越人三弑其君的典故被留在了汗青之上,和李世民逼父杀兄一起,成了“留恶于后”的典范。

和李世民一样,开启越国杀亲继位的越王朱勾也是一代名主,在史书上,他的功绩和他那开启越国霸主地位的曾爷爷勾践齐名。

在其治下,越国国力强盛,一举从春秋末年的吊车尾成为了可四分天下而有之的中原最强诸侯之一,且其一改勾践立国之后所奉行的与国为善策略,攻击性十足,既有强军又有强权,风头自是无两。

而巧合的是,他留给后世的遗产也和李世民一样,兄弟阋墙、父子相杀、王室之间争权夺势,朝臣之间的挤眉弄眼贯穿了越国后半段整个历史。

其后越国内斗频频,屡次自爆,以至于这个以刀戈撑地站起的国家,最后是跪着递交降书的。

这样的国,何以不灭?

就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所书,灭六国者乃六国,非秦。

何况秦国平等相交平等征伐,又没玩那种平日臣服突然反咬一口的戏码,他对于自己母国的灭亡,纵然惋惜,却并无遗恨。

不过这件事倒是对另一个人有不同的意义。

那个人便是木白的爷爷,洪武帝朱元璋,木白也是后来才知道他爷爷对于继承这件事是有过诸多考虑的。

洪武帝在建国之初给王朝定立继承权就曾经在“择优录取”和“嫡长子继承制”之间犹豫徘徊过,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对自己的长子有什么意见,而是大明的情况和历史上的所有王朝都有一个巨大的不同。

大明,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集权王朝,尤其在废除丞相一职后,一国的所有权力和意志都掌握在帝王手中。

洪武帝开国之初的诸多举措均是为了避免大明和以前的王朝一样走了王和某某共治天下的道路,在如今的大明,只需要也只拥有一个声音。

那就是帝王的声音。

如果说以前的各大王朝还可以玩个名臣辅佐庸主的话,在洪武帝这里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也意味着,想要让大明的车轮稳步向前,大明必须要有一个永远睿智的领导人。

如果永远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的话,能够做到这一点吗?

“当然不能。”洪武帝是天底下最不相信血缘力量的人,“如果血缘真的有那些书上说的那么神奇的话,要么我们家就是一辈子的摸金户,要么咱们八百年前就做了皇族。”

这位大明帝国的掌权人和孙子说这些话的时候姿态十分随意,他甚至还亲手给两个大孙子劈开了一个西瓜,祖孙三人齐齐蹲着吃瓜,汁水流了一地不说,脸上还沾着几粒瓜子。

当时,大明的太子殿下站在一边,任劳任怨得给老子和儿子拧手帕让他们擦脸,而这个家里的女主人,则点着蚊香坐在摇椅上,一边给在怀里玩累了睡着的小孙子扇风,一边含笑看着这一家子。

“血缘这玩意,没有半点屁用,人这东西,没有生来就是人才的,哪怕咱血统再优秀,没有经过磨砺,没有经过打压和考验,想要成才,没可能。”

洪武帝将嘴边的西瓜汁擦了擦,又顺手给大孙子末了两下脸,“那咱为啥还要搞嫡长子继承呢,因为这样最稳,爷爷我翻了不少史书,夏商开始这么多国家下来,灭在别人手里的没几个,全是自己把自己玩完的。”

“而把自己玩完的征兆,基本上就是王位继承权掌握在别人手里,你看看,秦朝,太监和丞相把人碰上去,汉朝,西北来的流氓头子决定谁做皇帝,之后随便翻翻历史,全都是这么回事,所以咱就把继承法给定下,写在这《大明律》里头,不是嫡长子就别想做皇帝。”

洪武帝还有些小骄傲:“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没嫡也没长的就过继兄弟家的娃,你们看,这以后不就没这事了吗?”

“至于这嫡长子会不会当皇帝,朕呢,准备写一则组训,一步步教他。”洪武帝将帕子丢到水里,摸了摸下巴,“从怎么起床睡觉到怎么理政任人,都写在里头,只要他找我这么做就绝对不会有错。”

“不谈天纵奇才吧,做个守成之君总也不是个问题吧,你们说是不是?”

这不就是现代所说的说明书吗,当皇帝还有说明书啊。木白将脸从甜滋滋的瓜瓤中艰难拔出,一脸无语得看着自己爷爷:“爷爷,你这是给后代人挖坑啊,你写了这个,后面的皇帝要是要想有什么改动,那些臣子不得拿着您写的组训为难死他。”

洪武帝一挑胡子,看着大孙子:“如果是你,你会因为臣子的几句话就不改爷爷的组训吗?”

这话说得就有些不客气了,那边给小孙子扇风的马皇后动作一顿,不过她很快就又继续了下去,秀丽端庄的面上还勾起了一抹笑容。

因为她的大孙子十分理所当然得回道:“当然不会,老一辈的思想只适合当时的那个时代,如果祖宗的思想放到后来还能用,那只能说是这个国家的治理出了问题,国家发展了几十年几百年完全白发展了吧。”

“那如果有臣子……”

“那就让他说服我呗,要么想个比我更好的,要么就说服我,别只是空洞得那个祖宗之言,我才不听那个。”木白眼珠子转了转:“不过祖宗之法也不能完全违背,否则肯定要被人攻讦,指不定还要有人用此借口歪曲事实,唔,我会想法子从里头绕出一条活路吧。”

“你瞧,”洪武帝振振有词:“聪明的继承人会想法子和臣子做斗争,愚笨的只能被臣子威胁,这样不是正好?”

“秩序规范了普通人,却网不住天资聪慧者。跟着秩序走,起码不会更糟糕,但如果能跳脱规则,那他就能改变世界。”

木白无端想起了那个夏日月夜时祖父对他说的话,还有当他问道“如果咱们家的后代也是那付不起的阿斗该怎么办”时,他皇祖父那一句:“爷爷起兵时候的目的只是北逐胡虏、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只是后来为众人所推,走上了这个皇位,是时势所造之英雄。”

“若是我朱家后人着实扶不上墙,让天下百姓吃不饱饭,卖儿鬻女,苦不堪言,丧失了中华之尊严,华夏之傲骨,则,天下皆可反之,我朱元璋不认这样的子孙。”

年过五十的洪武帝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意气奋发,仿佛又回到了他策马扬鞭为了一个理想征战沙场的岁月:“那样的王朝,已经违背了朕的初心,我朱元璋拼了半条命,我的兄弟们戎马一生,年纪轻轻就全身伤病,可不是为了生出一群和那些元帝王一样只会剥削民利的废物。”

“那还不如亡了算了。”

想到自己的爷爷,再看看面前几个日本臣子话里话外为自己家那个比他还小的日本北王传话,表现得极其忠臣的样子,木白忽然露出了一抹和善的微笑。

“使者的汉语说得很流畅,想必应该读过不少我朝著作吧?”

日本使者土岐满贞闻言一滞,有些不明白此问有何寓意,不过他还是恭敬答道:“臣才疏学浅,只学过几册儒学。”

“嗯……我大明如今有一本书,是孤的友人所写,名为《三国通俗演义》,孤很是喜欢。”小皇孙笑得乖巧又可爱,小虎牙都露了出来:“你们回去时候不妨带上几套,就当是我给你们家的小松国王的礼物。”

土岐满贞满脸茫然,不理解为什么小皇孙会突然提到这个话题,不过小皇孙给他推荐书籍,他当然不会不识好歹,立刻恭敬大礼鞠躬,表示自己一定会去采购这些书籍,并且将其带给他们的日本王殿下。

等到小皇孙有了端茶送客之意,恭敬告辞的土岐满贞都没想明白。

为什么小皇孙送给他们天皇殿下礼物……还要他自己去采购啊?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觉得这是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