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学报和蜡印(2/2)

王绩道:“你说的我都懂,但很难。如果你非要坚持,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反正书院还有不少闲钱。”

岳山高兴不已,不怕你看不懂,就怕你不肯去做:“钱不是问题,书院要是没钱我自己出都行。而且我还知道一种更加简便的印刷术,最适合小批量印刷材料,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王绩眼睛一亮,他不看好报刊,但对这个简便价格低廉的印刷术感兴趣,要知道书院太需要这东西了:“快说说这个新式印刷术是怎么回事儿。”

岳山道:“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字,再把蜡纸铺在白纸上刷墨就可以了,一张蜡纸差不多能印刷六七十份。”

王绩一拍桌子兴奋的道:“这么简单的方法你怎么早说啊。”

这东西原理太简单了,岳山只是这么一说王绩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开始反过来抱怨他怎么不找点把这个点子拿出来。

岳山所说的正是曾经风靡几十年的蜡纸油印术,原理非常简单,适合小批量印刷材料。

建国前解放区缺少铅等材料,只能用这种方法印刷宣传材料,这玩意儿为兔党立下过汗马功劳。

建国后因国力原因广大校园和政府机构依然大量使用这种技术,印刷试卷、材料什么的。

岳山读中学高中的时候电脑打印还没有普及,他们学校组织模拟考试什么的经常自己印刷试卷。

他因为字写的好看,经常被各科老师叫过去刻蜡纸,所以对这玩意很熟悉。

只是读大学后就没摸过去了,等他当老师那会儿电脑打印全面普及,蜡纸印刷彻底被淘汰,他就把这种堪称bug级别的印刷术给忘记了。

穿越后光想着干大事儿,反而没有想起这种简单的神技。

还是刚才王绩说印刷报纸成本高才猛然想起,有这么个东西。

……

王绩雷厉风行,马上把马聪从实验室揪出来,亲自盯着岳山他们两个制作了一套蜡印工具。

没有蜡纸的问题也好解决,蜡印说白了就是孔版印刷的一种,找几张纸用尖刀刻几个字就可以了,只是这种普通纸没有蜡纸好用耐侵蚀而已。

把刻好字的纸放好,刷上几遍墨汁再揭开果然,下面那张白纸上果然印着几个清晰的大字。

见蜡印术确实可行,他才答应岳山会尽快组织人手把报刊给办起来。

刚开始他之所以不看好报纸,不是因为他知道报纸的好处,而是成本实在太高了。

真以为古代人傻子,不知道把自己的作品印刷出来送给别人能宣扬自己的学问?问题是负担不起那个开销。

尤其是岳山想搞的这个报刊,万贯家财都不够用。

按照他的思路,报纸的价格不能高于十文钱,否则几乎不会有人买。

前期报纸销量很定很低,能卖出去百十份就不错了。不管是誊抄还是雕版印刷,平均每份的价格六七十文不止。

卖出去一份就赔五六十文钱,一百份就是五六贯钱。这可是五六贯,不是五六文。

一个壮汉去码头扛一天麻袋也才几文钱,棣州商业繁华工人工资高也才十文钱左右,一百天才能挣一贯钱。

就算销量扩大十倍,每期一千份,均价也要在三五十文左右。卖十文钱一份,一期就要赔三五十贯钱。

五千份往上的销量才能把成本压到十几二十文,同样要赔三五十贯。

想把成本压低到十文钱以下,太难了,起码每期要卖上万份才行。传说中的一文钱一份想都别想,印报纸的纸墨钱都要好几文。

就算岳山有钱也不是这种折腾法。

至于卖广告……暂时想都别想。

但有了蜡纸印刷术成本就直线下降,节约的人工且不去说,只说材料。

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字,字体可以写的很小,黄豆大都没问题。同样一片文章,用雕版印刷需要几页纸,用蜡纸印刷只需要巴掌大一块地方。

仅纸墨两项就能节约好几倍的成本,运作好了说不定还真能不花钱就把报刊给搞起来。

赚不赚钱无所谓,只要不赔钱,或者赔钱的数量在承受范围内,都可以搞报刊。

新学太需要话语权了,有了报纸王绩敢拍胸脯说,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旧学说彻底赶出京城。

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你的学说连京城的门都进不去,指望什么和别人竞争。

尤其是在科举制大兴的背景下,谁的学说能占领京师,谁就是胜利者是主流。

王绩又拉着岳山仔细聊了一下报刊的情况。

最终确定报刊名字为渭水学报,暂时分文学、格物、时政、小说四个版块。

前面几期当成校报来办,并免费把送给京城的读书人阅读。

等摸清里面的门路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办报技巧之后,在邀请各大名家学文章争取一次性打响报纸的名声。

其中关于稿费这方面两人起了争执,岳山提议给稿费。王绩认为我花钱报纸帮你宣传学术思想,帮你扬名,不收你的钱就不错了,哪有倒贴钱的道理。

估计很多人都觉得这种想法很奇葩,事实上在古代就是这样的。

那时候信息流通很差,诗词文章能全国畅销的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都只在局部地区有名声,所以书不好卖。

想靠出书赚钱,那就是做梦。

真正能考诗词文章发财的,纵观历史凤毛麟角。比如宋朝某位大诗人,娼妓倒贴钱请他玩,等他死了还集体凑钱把他安葬。但这样的人又有几个?

那时候想出书就要自费,自己花钱把书印出来送到书馆卖钱,基本上就是赔钱赚名声。

《徐霞客游记》就因为徐霞客没钱出书,差点失传。后来还是他孙子把已经散失的手稿一页一页重新收集齐全出版,这本书才能流传下来。

岳山办报纸,不但不收那些作者的钱,还给人润笔费,确实是开了历史先河,王绩反对也是正常的。

不过岳山很轻易就说服了他,报纸没有技术含量,我们可以办别人也能办,白鹿书院为首的世家不会看着我们占据话语权。

所以我们可以提前用润笔费笼络住一大批文人学者,不给别人超越的机会。

至于润笔费的出处,岳山表示这笔钱他个人出了。家里的钱多的都要生锈了,不花留着干嘛。

岳山都这样说了,王绩还能说啥,干吧。

等把一切都商量好,岳山回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了。

为了不吵醒李丽质他原本准备去厢房睡一晚,可到家后才发现自己房间里的等还亮着,李丽质还在等着他回来。

这一幕让他非常的感动,人生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其中绝对有‘晚上回家有人留灯’这一项。

……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东方万里之外的海域,一支庞大的舰队趁着夜色悄无声息的劈开巨浪向着前方快速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