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信(下)(2/2)

大字典的主体框架已经确定,字数也差不多定了下来,现在难的是给每个字注音释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很难统一,每个字都要争论许久才能定下来。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泄露出去,文学界也对大字典编撰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又有许多大儒名师要求加入其中。

就连一向清高的世家都忍不住想参与进来,不过可惜,被李世民给否决了。

对于这一点岳山并不奇怪,世家看不起李氏皇族,李世民对他们也是恨之入骨。大字典就是刨世家根基,怎么可能会让他们参与进来。

大字典编撰工作为为学界所关注,龙首山书院也连带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

这里聚集着众多名师大儒,虽然不是书院的先生,但毕竟同处一个屋檐下,偶尔也是会被拉去给学子们上课的。

所以已经有不少外界的学子递交申请,向来这里求学,不过都被裴矩给拒绝了。

还有就是岳山的那几本教科书也终于走出了京师这个小圈子,渐渐流入天下各地,暂时还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

不过裴矩还是提醒他做好思想准备,水面下很可能在酝酿着一股针对他的激流。

后面又说了一下李德武的情况,他一边积极融入京城圈子,一边把他在岭南的所见所闻编著成书,期望能给岳山带来帮助。

岳山给他回信,先是感谢了对家里的照顾,又浅谈了一些自己的情况,之后就没有了。

这回信是最简单的,不是轻视裴矩而是这老头已经退休,他自己也不愿意多谈朝中的事情。现在能让他挂心的事情不多了,大字典是一个,李德武的仕途是一个,裴家的未来只能算半个。

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和他说太多别的事情。

而且他都活了八十岁了,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说那些虚的只会惹人烦。

最后一封信的寄信人让岳山惊讶不已,居然是王绩。

虽然在京师的时候两人私交甚好,甚至岳山离京的时候还用套路把书院交给了他打理。

可两人之间更像是君子之交淡淡如水,平时基本没联系过,这还是他第一次写信。所以岳山也很好奇里面写的是什么。

打开看了开头有些啼笑皆非,这人果然是个另类,别人写信开头都是寒暄客套问好什么的。他的开头就是问岳山什么时候回去,还说请岳山喝酒给他压惊。

这就算是对他遇刺之事的回应了,果然另类。

接下来就是直奔主题,说皇帝最近的许多政策和行为很诡异。

在礼部新设了个教谕司,负责管理太学、六学,还要在各大名城开设书院。而且让孔子的嫡系后人孔颖达担任教谕司的主事,看起来很像是要抬高儒家的地位。

这本来没有什么,说明皇帝重视文教。而且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历代都比较尊崇孔子,唐朝虽然拜了李耳为祖先,但用儒家思想治国也没什么奇怪的。

毕竟李渊这个自认为李耳后人的家伙并不信道教,而是崇信佛教,李世民用儒家文化治国也不是不能理解。

之前一直被打压的儒家就很开心了,以为自己的苦日子到头了。可还没高兴几天,李世民有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他屡次在公开场合抨击儒家文化,关键是他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无法辩驳。这下儒生们摸不透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了。

王绩虽然放荡不羁,但也是儒家门生,自然关心这一点。所以就写信来询问岳山知道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

而看到这一段,岳山笑了,李世民终于按计划对儒家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