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节(2/2)

直到薛定又寒暄几句,拒绝了男子的邀请,没有过多停留,又转身走出了帐篷。

他对祝清晨说:“我第一次来难民营时,看见他在教这里的孩子学英语。他曾经是叙利亚的一名英语老师,后来因为战争,家破人亡,成了约旦的难民。”

在这里,在这座监狱一般易进难出的地方,人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教育。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教育。

希望有一天战火停息。

希望有朝一日回到故土时,他们还能过上昔日的生活,大富大贵都是压根不敢奢望的日子,他们只希望自己能过得安稳。

缺衣少食也不要紧。

生活贫瘠也无所谓。

只要还有希望,只要他们的下一代还有可能重新在废墟上建立起安定平静的国家。

“也曾有极端分子轰炸这里。数以万计的帐篷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一枚炸弹落下来,死伤无数。”

“哪怕没有炸弹,没有炮火侵袭,疾病和饥饿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里的医疗机构早就濒临崩溃,因为恶劣的环境,每天都有人因为生病死亡。老年人难以忍受暴晒的天气。年轻人在这种环境里心理扭曲,强//奸妇女。妇女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又能健全到哪里去?”

薛定回头去看祝清晨。

而她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她甚至失去力气,没办法举起相机拍一张完整的照片。

风沙漫天,遮住的不是人眼。

是心。

是对未来的所有希望。

薛定与祝清晨一同,蹲在某处帐篷的阴影下,吃完了早晨准备好的三明治。

祝清晨吃不下,却逼迫自己吃下去。

她揉揉眼睛,站起身来,仿佛沉默许久才终于积蓄够了力量,打开镜头盖,开始四处走动,拍摄。

多少人活在平静遥远的角落里,为新衣服不够穿而发愁,为外卖到底是点黄焖鸡还是麻辣烫而徘徊,为周末去哪家商场购物喝下午茶而纠结,为今天与恋人吵架而泪流满面,为明日又重归于好而欢天喜地。

那些伤春悲秋,那些喜怒哀乐,在这个地方俱是奢侈的白日梦。

很多人活着,是为了享乐,为了先苦后甜,他们就连忆苦,也只是为了思甜做铺垫。

他们不曾尝过真正的绝望,他们以为失恋和失业就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之一。

他们活得太简单,又太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