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有福 第107节(2/2)

一共三百份考卷,十个阅卷官围坐一圈,轮流传阅一圈算是结束,此又称之为转桌。

因为没找到能看的文章,甚至连评卷过程都省略了,直到看到一份文章。

见首阅的官员放慢动作,认真看了起来,其他人都不禁翘首以盼。

又在心里猜测这是谁的文章,难道是那个人的?

首阅的官员正巧是彭越,看完后,他拿起笔在卷角一处画了个‘○’,见画的是‘○’,他下首官员已经迫不及待了。

接过来,文章一入目,便不禁入神。

看完之后,心中除了感叹外,倒也猜到是谁的文章了。

可他也说不出彭越徇私什么的,因为这文章确实写得好,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他若是给了其他评语才是徇私,于是他也给了‘○’。

这连着两个‘○’,让第三位阅卷官不禁期待。

看完,他也给了个‘○’。

就这么一个个传递下来,倒有人想给个别的评价,但这么多‘○’在上,他若是给了较差评价,定然少不得磨勘一番,是时落个‘各存成见,有上下其手之弊’,若查实还要被处置,只能跟着给‘○’。

于是一份考卷上,出现了十个‘○’,也算是破天荒头一遭了。

如此一来,状元落谁头上,还用说?

花了两日时间,把所有考卷都阅完后,准备拿给陛下过目时,有官员迟疑道:“这么报上去,不会有什么事吧?”

“能有什么事?我等不过秉公处理,题是陛下出的,优劣他自然深谙在心。”

“说得倒也是。”

新科贡士的考卷很快就被送到正武帝手上,本来应该只送‘○’最多的头十分,让皇帝评出前三甲及剩余名次,大抵是为了避嫌,这次把所有考卷都送来了。

正武帝先从那堆多的中,抽了几份看了看,扔在一旁,又去看单放的那十份。

十份中,其实有大半都没切入实际,但由于做文章的功底好,写得不会让人看不进去,因此得选用来凑数。

看到最后一份时,看完后正武帝笑了笑,让曹仁拿来朱笔,在那份考卷的第一折上写下几个字——

第一甲第一名。

第86章

艳阳高照,万里无云。

一众新科进士鱼贯进入皇宫之中。

与之前殿试不同,这一次朝廷的阵势格外大。

文武百官齐聚,根据官位的不同,分别列队立于太和殿前的广场上,以及宫殿台基与丹陛两侧。

金甲侍卫肃立,各色龙旗招展,太乐署设中和韶乐于广场两侧,一切的一切无不显示着皇权的威严。

丹陛之上,一名穿着朱红色官袍的官员从太和殿中捧出皇榜,将其放置在丹陛前的黄案上。

随着鼓乐声起,一名鸿胪寺官员步上前来,按规宣制:“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壬戌年四月二十八,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三百新晋进士恭立于广场之上,静静地听着。

“壬戌年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卫傅。”

太和殿所处位置本就高,光汉白玉筑成的台基便有三层,鸿胪寺官员站在丹陛之上的台基上,声音要想传下来,只能靠一个个人来接力。

于是便发生了这样的奇景。

“壬戌年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卫傅——”

“……第一甲第一名,卫傅——”

“壬戌年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卫傅——”

“……卫傅——”

靠着一个个早就备好的礼官接力,声音从上而下传了下来,期间毫无停顿,汇集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响彻整个天际。

似乎整个皇宫都在诉说卫傅的名字。

按制,头甲第一名是要唱名三次的,榜眼与探花依次递减。

卫傅依着唱名走出列队,来到正中御道上。

耳旁是震耳欲聋自己的名字,身后是各种钦羡的目光,连广场两侧与丹陛之上的百官都不禁投来目光。

这是一个读书人最光耀的时刻。

不管之前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在此时此刻,万众瞩目之下,皇权以礼相待,都该骄傲且自豪。

这就是科举的魅力,也是其能传承一千多年的意义,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不拘身份贵贱,一旦得中,便能至此扬眉。

尤其此时御道之上的这位新晋状元,身份还不一般。

谁能想象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从太子到废太子,再到金榜题名的状元郎。

听着似乎荒诞,但确实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