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山寒[种田] 第93节(2/2)

不过江淙在,他种完地,就会过来给李青文牵牲口,李青文拽着他去地头歇着,大家伙看着他俩撕扯,都乐呵的不得了。

今年边城的雨水也有点晚,但地里有雪水,足够发芽,晚点下雨也不怕。

每日累瘫了,他们吃完饭,还要再晾坯,这么多的人的房子,自然得早点准备。

河边有不少小水坑,有些是特意挖出来的,白天水坑里的水晒热了,晚上把脚伸进去,水还是温的,泡着十分舒服。

李青文喜欢这样泡脚,他不单自己泡,还会拉着李青风和李青宏,俩人不知道这有啥好玩的,把脚沾湿了就走了,只有江淙会一直陪着他。

有他在,李青文也就很满意了。

躺在地上,脚丫子在水里晃荡,不久后就会安分下来,那是李青文脸贴着野草睡着了。

江淙穿上鞋,把人从水坑便抱回去,嗅到熟悉的味道,李青文也不挣扎,还没到炕上,就熟睡过去。

这时外面的人还在干活,种自己的地,盖自己的房子,大家伙格外有劲。

跟边城这边如火如荼的春耕相比,并州到处都是慌乱。

四五月了,一滴雨没下,风越来越干。

不单天上不下雨,井里的水位也明显下降了,从前打上来都是清清亮亮的水,现在摇上来的井水有着微微的浑浊。

今年并州大旱啊。

原本去年歉收,粮食就不够,勒紧腰带就想挺到今年,今年无法耕种,那便是颗粒无收,一家人,一村人,都得饿死。

此时县城的米粮价格翻了两三倍之多,即便如此,家家户户还是把所有人钱都拿了出来,排着长长的队伍去买粮。

一边买粮,一边变卖家里的猪鸡和一切值钱的,能多凑点钱,便能多买一些粮食,一家人活下去的盼头便多了几分。

买粮的人越多,粮价变动的越快,可能前头的人刚走,后头的人再买价格就增加了许多。

百姓绝望万分,各村的长辈和里长聚到一起,请求县衙赈灾。

县衙并没有一粒粮食,得向上头申报,但是申报会影响县令的政绩,柳山县的县令十分不情愿。

这群穷鬼,不但没有一点油水可榨,还要拖他的后退,实在是该死。

李青瑞他们修路还没有回来,李茂贤写了几封书信,特意走了一趟范阳城,托人送去几个地方。

他在范阳城时,看到告示上贴了许多追缉的命令,各地出现了盗贼,官府正在追拿。

没有吃的,一定会饿死,不想死的人,逼急了就会拿起刀棒,手无寸铁的百姓最先会遭难。

果然,在他从范阳城往回返时,便听到了几件盗贼抢钱伤人杀人的惨案。

回去的路上,看到不少行乞的人。

李茂贤从记事到如今的年纪,经过多次灾年,知道这灾难才只是刚刚开始,更加可怕的还在后头。

回到杨树村时,已经迈入五月下旬,春耕的尾巴都过去了,还看不到丝毫的雨星。

许多地方开始逃荒,有的是同族一起走,有的是整个村子携家带口的离开。

村子里的人也聚集在一起,问要不要去边城,别的地方,他们也不知道该去哪里。

正说着事情,老牛湾的陈家来人了,他们村子因为地多,余粮多,在附近都是出了名的,前天晚上,有一伙人偷偷潜入最后面的一户人家,偷走了粮食,杀了全家老少十几口。

那户人家是外来户,旁边的邻居听到了些许动静,却不敢出门看一眼,生怕将祸事引来。

本来以为只是偷抢东西,没想到会发生灭门的惨案。

血案、见底的米缸,对饥饿的恐惧……种种夹杂在一起,百姓的恐慌积聚到了极点。

第91章

从开春起, 并州的乞丐一下就多了,四五月份,更是随处可见。

行乞的大都是附近百里之内村子的百姓, 有老有少, 有的是独个讨口饭吃,有的是全家一起逃荒,走到哪里, 要到哪里。

老牛湾是十里八乡中地粮多的,来这里讨饭的人也最多。

家里的男人出去了, 卢氏和儿媳妇还有几个孩子在家里,紧紧的把门在里头横插上, 不管外面谁敲, 都不开。

前天晚上, 村里一户人家被灭门, 所有吃的都被拉走了,现在老牛湾人人的提着心, 生怕有盗贼抡着沾血的刀就冲进来。

从早上起,各家各户的木门就一直被怕打, 各种声音卑微的祈求着,“行行好,给口吃的吧, 快要饿死了……”

卢氏听不得这个声,便去场院,这里他们家围着场院边开了半亩地, 种了些高粱, 已经长出来, 隔几日便浇一次水。

不但不下雨,脑袋顶上的日头越来越毒辣,吸口气都是烫的,着实令人难过。

卢氏才打开场院连接院子的小门,看到满地散乱的高粱秧子,愣住了。

原本栽种在墙根下的秧苗全都被拔了出来,扔在太阳底下,有的带着细弱的根须,有的则是生生被扯成了半截此时已经完全被晒枯了。

卢氏几口气没吸上来,猛的捂住了胸口,半晌,哭骂道:“天杀的狗东西!”

他们家伺候了恁久,白费力气了。

陈定新的儿子看到奶娘突然摔倒,立刻跑回去告诉娘,陈定新的媳妇抱着孩子赶紧出来,一声声的喊道:“娘,娘,你这是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