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山寒[种田] 第19节(2/2)

“我听说你家为了小儿子奔波了许多年,日子并不好过,为了那人万一再让外甥们受伤或者什么的,你们日后还咋过?”陈山安语重心长的道。

陈氏嗫嚅道:“从前家里是穷,现在不一样,仔儿好了,我们做糖也挣了不少钱……八哥你不知道,恩人伤的很重,没人精心照看怕是命不久矣……”

陈山安突然有了兴趣,道:“做糖?从哪儿学的手艺,从前可没听说过。”

“就是用麦子发芽熬糖,还有做成其他样子的……”陈氏想着边城的事情,心里乱,“今天来的仓促,等下次过来送些给你们尝尝。”

陈山安又问了两句关于做糖的事情,陈氏求人办事,心里就算煎熬,也得挺着,回应着。

只一件事是她绝对不会吐出来的,那就是做糖是小儿子教的。

陈山安劝说了一通,李青瑞还是坚持要走这一躺,他很无奈的叹气,道:“行,既然这样,那我就替你们去找找两位大人。不过衙门办事光靠嘴可不行,麻烦大人写文书,辛苦钱是少不得的……”

“知道,这个规矩知道。”陈氏连声道:“准备着呢,就是不知道多少,八哥你得先给我们透个口风……”

陈山安让李青瑞等人去衙门候着,他去寻人,不用陈氏使眼色,李青瑞便将银子递了过去。

熟练的颠了颠手里的银子,陈山安笑道:“你们家轻易不张回嘴,我这个舅舅拼了力也得把这事办了,且在这里安心等着。”

李家人站在衙门对面的树下,李青瑞正和陈氏说着等下要买的东西,李青风十分烦躁,身体瘦弱的二哥都去了,他却不行。

看他腮帮子不停的鼓动着,李青卓道:“爹和老三不在,只留娘和嫂子她们在家,你觉得行吗?”

“那二哥你可以留家里。”李青风气道。

“我不去的话,娘也会催我在县城药铺学医,怎么可能留在家里。”李青卓平静的道:“如果有下次,二哥就让你去。”

李青卓向来说话算话,李青风算是暂时被安抚住了。

陈山安并没有说大话,很快他就回来了,主簿和县丞酒醉,让他回衙门把文书写好,拿去他们给盖印。

来回折腾了两趟,李青瑞终于拿到了四个人的路引。

第27章 启程

拿到路引后,马不停蹄的置办车辆和骡子,此行两千多里,东西恁多,有牲口拉车才好些。

李青卓跟大哥要了银钱,回铺子配了一大堆的药,给师傅磕头道别。

吕大夫怜惜徒弟,给他塞了一兜子生血养气的丸药,叮咛他万事小心。

待收拾的差不多,天色也晚了,李青卓把汤药和敷药送进牢房,另外弄了一些酒菜,给蒋立平等人送过去。

听李青卓说江淙现在好些了,李家人才松口气,随便找了个地方填填肚子。

明日四个人就要走了,怕晚上有什么岔子,今天一家人留宿县城,找了个最便宜的客栈住下来。

怕忘记甚么重要东西,陈氏一遍一遍的清点,突的眼泪砸在包袱皮上。

姜氏也忍不住哭了出来,俩孩子知道爹爹又要走了,眼中泪花转悠着。

兄弟三个安抚道,这一行人多,苦应该是会苦,他们最不怕吃苦,倒也不必太过忧心。

李茂群说,“嫂子你放心,我定会照看好三个侄子。”

讲真的,有李茂群在,陈氏确实心里踏实些,道:“这一路怕是要多仰仗你了……”

说着话,姜氏猛然抽了口气,大家看过去,姜氏哭丧着脸道:“忘了喂猪和鸡了!”

这一天,忙的脚不沾地,可不就是把家里那些张嘴等着喂食的给忘到脑后了。

听她这一嗓子,陈氏叹气擦干了眼泪,“都歇着吧,以后怕是难睡一个好觉了。”

千里迢迢北上的人自然艰辛,她们这些留在家里的何尝不会提心吊胆。

油灯熄灭,室内登时陷入黑暗,李青文闭上眼睛,脑子里想的是昏迷不醒的江淙,和等待他们的遥远的路途,迷迷糊糊的竟还睡着了。

陈氏和姜氏眼睛都合不上,更遑论是睡觉了,怕闹出动静惊扰到人,俩人各在心里念叨老天爷保佑。

不管如何难熬,这一夜算是过去了。

听到外头伙计咳嗽的声音,李青文醒过来,发现所有人都起来了,静静的坐在屋里里头,唯独不见大哥和大嫂。

过了一会儿,伙计上来喊人,一家人下去吃面,李青文看到大嫂眼睛红肿,脸色倒是比昨天好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吃了大哥喂的定心丸。

吃完饭,收拾停当,赶着车,一家人到了衙门后门候着。

天微微亮时,县衙门开了,打着呵欠的差役先走出来,身后便是身披枷锁的流犯。

昨日李青瑞已经打点过了,差役撩起眼皮子看了他们这一大家子人几眼,没说什么,按照名册开始清点犯人和车上干粮。

蒋立平等人到了门外,看着外面的阵仗,俱是一愣,“李家兄弟,你、你们这、这是?”

“我们陪恩人走一趟。”李青瑞说着上前,和李茂群一起把依旧昏着的江淙抬到担架上。

李青卓立刻上前搭脉,察看了伤口,身上的高热退去了些,是好事。

李青文则把在客栈熬好的汤药端过来,一点点喂下去。

不等细说,差役便呼喝着动身,李青瑞和李茂群一前一后抬起担架,跟在后头。

李青卓赶车,李青文和李家其他人在旁边走着。

出了北门,李家兄弟不自觉的停下脚步,回头高声道:“娘,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