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福尔摩斯(2/2)

陈枫耸耸肩。“现在这种融合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的电影不是很吃香么?如果在和宗教扯上一点关系,观众应该会很愿意花钱走进电影院,《密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可为什么是福尔摩斯呢?”李海涛追问道:“这年头,除非你是传统侦探小说的‘超级粉丝’,你才会捧着大部头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不忍释卷吧?或许你的书架上还真有那么厚厚一套,可你敢说它的功能大得过一块墙纸吗?”

陈枫并没有立刻反驳,虽然福尔摩斯这个人物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用洞察力穿透事物表相的天赋。还有从容易让人迷惑的诡计中挖出事实真相的超凡脱俗的识别能力确实有跨越时代、令人着迷的魅力。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福尔摩斯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19世纪末开始出现在由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所创造的一系列故事和小说当中。这位才华横溢的侦探很快就成为流行文化中影响力最为持久的人物之一,他所经历的冒险故事也成了英语历史上最被广泛阅读的神圣篇章。

但时过境迁。烟斗、手杖、黑礼帽,命案、推理、擒元凶…19世纪那一套“原侦探”现如今不能说已死已僵,却委实闷了些酸腐了些。人们将其束之高阁也并不为过。

在认真彻底的研究阿瑟-柯南道尔所著的4本小说和56个独立的短篇故事之后,陈枫越发的觉得福尔摩斯的故事放到今天,必须要有新的改变,所以他想到了“穿越”这个时髦的理由,一个多年前的缜密大脑,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和层出不穷的高智商犯罪手段是否还能所向无敌,这是陈枫想要在这部影片里进行探讨的深刻命题。

其实这样的想法并非是林陈枫首创,如果说他这部影片里进行的刻意颠覆是为了更适合新时代商业大片的视听语言对于大场面和动作性的要求,以及观众们在商业心理诉求中对于暧昧性和刺激度的渴望,那么以“福尔摩斯”为始祖的各时期各国度的经典“神探”形象其实从未停止过与时俱进的基因突变。

世纪中期的米国作家们将其置之死地而后生地变异成了醉生梦死的孤独硬汉。“末世纪”的岛国推理“大拿们”则将其涅盘成了从长不大的柯南到一点正经都没有的老头任三郎等各路“怪咖”。

或许观众们已经“腻味”了这些与时俱进的改变,所以陈枫这次在大胆突破的原著时代限制的基础上,又把一个传统的福尔摩斯还原了出来。

“用现在很时髦的话说,福尔摩斯可能算得上是文化历史上的 第 452 章 投产还要看多方商议才能知晓。由此看出,翻拍经典确实不易,颠覆经典就更加不易。要弄得有模有样,并且还能让大家重新接受这个经典,雅而不俗,做出脱胎换骨的效果,这就更不容易了。(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全部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