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万里觅封侯_分节阅读_111(2/2)

钟宛尽力装出不甚在意的样子,道:“谢、谢了。”

郁赦阴着脸,道,“无事,我走了。”

钟宛呆呆的,这就走了?

钟宛迷迷糊糊的,不忘道:“桌上的点心,你带去吧。”

郁赦怔了下,钟宛以为他误会了,忙道:“不是上次你退回来的,是我让从心新做的,还……应该还是热的。”

郁赦眸子一颤,拿起点心走了。

钟宛最终也没明白郁赦跑这一趟是为了什么,郁赦心,海底针,太难琢磨了。

钟宛的病本就好了泰半,郁赦来的那日他连出了两场汗,彻底退了热,隔日就大好了。

身子好后,钟宛又开始记挂仍留在宣琼处的那张脉案。

记录着安国长公主是在太裕四十七年六月有孕的脉案。

把宣琼藏匿守陵人的事捅出去不难,毕竟那是三个喘气儿的大活人,宣琼抵赖不得,脉案就不同了,随手放在哪儿都有可能,只要宣琼咬死了不承认,就拿他没法子,同样的法子是走不通了。

钟宛周转数日,寻到了一个史老太傅留给他的人,前朝的起居令史,汤铭。

汤铭曾经也是史老太傅的门生,算起来还是钟宛的同门师兄,只是汤铭致仕多年,钟宛在之前根本不晓得自己还有这个师兄。

钟宛查过后才知道,汤铭给先帝做了十二年的起居令史,今上继位后,汤铭十分知趣的辞了官,消失在人前了。

汤铭无妻无子,不同任何故人来往,要找他钟宛好一番功夫,最后还是让林思帮忙,才查探到汤铭如今住在京郊的一个庄子上养老。

钟宛没敢耽搁,当日出了城,赶了半日的路寻了过去。

连日来钟宛吃了不少闭门羹,钟宛已经做好了被拒之门外的准备,不想这次到了汤铭庄子上,刚刚报上名就被客客气气的请进了府。

汤铭本人也并非钟宛料想一般的出世孤僻,反而有几分梅妻鹤子的怡然自适,他今年已有六十,但十分神,见了钟宛笑吟吟的:“是归远吧?”

钟宛忙答应着,不敢以师弟自称,跪下行晚辈礼,汤铭笑着扶了钟宛起来,将人请进了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