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

于家有塘

常言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地下三尺鬼不同。前句是说人活在世不要做什么黑心事,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殊不知上方的神明都看着呢,没有逃得掉的孽债,只有躲不掉报应。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讲的便是此意。而后一句,在旁人看来或许只是封建迷信,可对于塘来说,却是要从小熟记于心,甚至是每晚都要面对的鬼怪妖魔。

于塘,家住在东北的吉林省,在地图上看就是鸡头的那个位置。具体点就是吉林省长春市东偏北的一个小镇,直线距离22公里。小镇叫米沙子,米就是大米的米,沙子就是沙子。名字是解放前音译老毛子的话,也就是俄语,原意为一片大沼泽的地方,所以可想而知,这个小镇当年有多荒凉。

可于塘的家呢也并不在镇上,而是在小镇西北角的一个村子。村名更可人,叫太平沟,又俗又土并且可笑。至于为什么叫太平沟他也不知道,毕竟村子前前后后也没有沟。直到他去长春市上学之后,偶然一次带朋友回老家,他的朋友问,这个村的地势怎么这么洼呀?于塘才意识到,原来村子本身就在沟里,所以叫才太、平、沟。

这是后话,不提也罢,接着说于塘的村子。村里主要有三家大户,分别是于姓、孙姓和田姓。他于塘呢,自然就是于姓家族里的。可由于辈分太小的原因,从村东头到村西头,家家户户都是于塘的爷爷奶奶。准确地说,都是爷爷奶奶那个辈分的,所以于塘从小就不爱出门,出了门就是满屯子的爷爷奶奶。

走进村里沿着村路走两百七十八步,就能到于塘家的炕头了。一间颇具东北特色的大瓦房,门前三棵柳树,房后一株老榆树,树下是厕所。家里除了鸡鸭鹅和狗之外,喘气的就只有他和爷爷。于塘还有个大爷(东北话,把自己父亲的哥哥称为大爷),也住在村里。大爷和大娘生了一个哥哥,名字叫于池,所以掰着手指头数,于塘只有四个亲人,如果算上家里看门的土狗,就有五个。

说起名字这事儿,着实让于塘心塞,哥俩年龄相差一年,于池长一岁,不过却是同一天生日。哥俩命里都缺水,爷爷就给起了名,一个叫于池,一个叫于塘。小时候不懂事,所以也就没在意,可长大了之后,于塘就开始琢磨,至于么,命里缺水也不用叫池塘啊?好家伙,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哥俩是养王八卖鱼的呢!

可是名字已经起了,叫了这么多年,再想改名字也是不可能的了。一来爷爷不会让,二来,没钱你改个屁名字!镇上派出所的闲人天天说忙,于塘已经过了16岁,再想改名手续繁琐,也就不了了之了。

2011年冬天的雪拖拖拉拉地下到了12年的2月份,这对于东北地区的人民来说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不过在家过春节的于塘却觉得异常的寒冷。正月十五的这天下午四点十分零38秒,于塘正躺在自家炕头捧着手机看张起灵虐恋小天真同志,突然一阵冷风袭来,门开了。紧接着就是一颗狗头探了进来,一脸的幸福狗样,看着于塘哼唧了几声,便走进屋来,四只狗爪沾满了雪,尾巴摇的都要飞起来了。于塘皱着眉头看看窗外,一个高挑的身影走来,还没等人进屋,于塘就问:“你又干啥来啦?”

门外那人闻言一乐,一边笑着一边问:“我都没进屋你咋就知道是我呢?”

于塘哼了一声,回应说:“彪子跟看着亲爹似的,除了你还能有谁?”

话音刚落,门外的人已经走进屋内,两只鞋上同样沾满了雪,正伸手抚摸着彪子的狗头,笑呵呵地说:“那可不咋的,也不看看俺俩啥关系……等等,哎哟卧槽,你说谁儿子是狗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