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节 新世界(7)(2/2)

那里依山傍水,条件非常好,是很好的宜居之地,而且靠近水源,也能方便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在离此三十里的地方,就有一个朝鲜的部落。

根据情报,那个部落有着七千多人。

这就意味着,周策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从该部落获得帮助。

这样想着,周策就对身旁的两个马屁精道:“派去传唤那个朝鲜部落的使者可回来了”

至于该部落会不会拒绝他的要求,这个问题,周策从未考虑过。

因为就在两百里外的朝鲜旧都,如今被称作平壤,过去称之为王险城的地方,驻扎着张羽统帅的一万大军。

未来的朝鲜王,来自梁国的中国宗室刘明,也已经在准备前来就国了。

整个朝鲜王国,已经是大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朝鲜百姓,自然也将变成中国百姓。

所谓部落这样落后的体制,注定会被废除,代之以郡县制。

在中国的刀剑之下,朝鲜的部落和渠帅们没有选择。

“少君侯,应该快回来了吧”一个狗腿子笑着道:“要不,仆去看看”

“嗯,去罢”周策挥挥手,这两个狗腿子,只是来照顾他生活起居的。

真正要做事,还是得靠那些精干的家臣。

周策随即将父亲交给自己的家臣们都聚集起来,众人围着地图,都看了看。

被划给细柳营的这块屯垦土地,还是很大的。

兰台的尚书们一笔划下,就将这附近百余里的土地统统划了进来。

虽然,这地方,比之中国的膏腴之地,远远不如。

但许多人眼里,也算不错了。

最起码,比上郡那个地方强多了。

更别说,还有一条河流从细柳屯中流过,灌溉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只是

一位家臣看了看地图,又举目眺望了一下周围的地理,眉头微微一皱,道:“这卫氏也真是废物,放着这么好的土地,不修渠道,不建道路,果真该亡”

这话确实,在中国,类似这样的风水宝地,早就被农民伯伯修满了渠道,种满了庄稼。

但在这朝鲜,却是一片荒芜。

甚至,就连人类的活动踪迹,都很少见。

不过,这在朝鲜很正常。

萁子朝鲜灭亡后,篡国的卫氏政权,自称被发左袵,甘做夷狄,完全抛弃了过去的一切,在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向匈奴人看齐。

这成为了卫氏朝鲜灭亡的导火索。

当今天子最恨的,就是此类数典忘祖,背弃祖先的叛徒。

卫氏如今已是过眼云烟,卫家死的死,囚的囚,其国中贵族,更是尽数被押解到了长安。

这块土地,全部的被汉室控制,直道从辽东郡开始向平壤延伸。

据说,未来还要在平壤以西的海疆,修建港口,驻扎舰队,以船舶将朝鲜与齐鲁联系起来。

周策就听说了,天子似乎有意,将鲁地的孔家,迁一支到朝鲜平壤,教化朝鲜民众。

只是听未央宫的消息,天子似乎很犹豫,始终没有下定决心,似乎是担心什么两千年后有棒子说孔子是韩国人之类的。

周策不太理解,天子担心什么韩国。

韩国早就灭亡了好不好

至于棒子,那是什么

想着这些事情,周策笑了笑,对众人道:“吾等即来此屯垦,就是要将这夷狄之地,变为中国之土,如故吴太伯、姜太公一般,化夷为夏,使千百年后,吾等子孙,能在此繁衍生息”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为子孙后代计,诸君请助小子一臂之力,将这细柳堡,建设成朝鲜河东,东方南阳”周策对着众人深深一揖而拜。

假如只是建设一个城镇,周策根本不会出现在这里。

他的心很大,非常大。

他想要在这里,从无到有,建设出一个新河东,新南阳。

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

众人听了也是热血沸腾。

吴太伯,姜太公,都是史书上的英雄,也是如今天子推崇的贤王、贤者。

两人一东一南,将原本的夷狄之地,变成了诸夏之土。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朝廷的宣传下,士大夫们的教化情节怦然发作。

此番屯垦,有不少人,就是主动请缨,甚至毛遂自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