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七十年代_分节阅读_176(2/2)

这些食材现在都堆在许秋阳面前的长条桌上。

她稍微考虑了一下,很快就有了头绪,她家的半只鸡用来白切,廖志涛的那半只就用冬菇蒸,这冬菇还是前些日子许翠兰去山上摘回来的,晒干了特别香,用来蒸鸡再好吃不过了。

鸭肉斩成大块用笋干焖,加点茴香八角,味道香得不行。

鲫鱼虽然多刺,但用来煮汤是最鲜美不过的,加点葱花就行。

还有半截鲩鱼,许秋阳借鉴了水煮鱼的做法,种在屋后盆子里的朝天椒派上了用场,虽然材料还是有些不足,但她相信做出来的味道还是会很不错的。

至于那半板水豆腐,当然是酿着吃最好吃了,挑了一块五花肉和着葱花剁成肉馅,酿在豆腐里面,再下到油锅里四面煎得金黄,吃起来外香里软。

不过这等细巧活儿廖志刚肯定是干不来的,他的手一捏,那嫩嫩的水豆腐就碎成渣渣了,哪里还能在保持外形原封不动的情况下在里面酿入肉馅。

不过许翠兰倒是灵巧,许秋阳只教了她两次,她就能吧这活儿给包下来了,十指纤细的手指头灵活地翻动着,一会儿功夫就能酿好一大盘,而且豆腐和肉馅的分量控制得刚刚好,酿完最后一块豆腐的时候,刚好把肉馅也用完了,一点不浪。

许秋阳在旁边瞧着,心想这孩子将来数学成绩应该差不了。

中午大家就在饭堂打了饭随便吃点就算了,留着肚子准备吃晚上的大餐。

廖志涛主要负责的工作是用摘回来的柚子叶烧水,准备给大伙儿洗澡用,这是传统习俗,据说除夕这天用柚子叶烧的水洗澡,就能把去年的霉运都洗去,在新的一年里行好运。

他们把年夜饭的食材都准备好了之后,就用柚子叶水把自己从头到尾都洗了个干净,换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

许翠兰的新衣服来不及准备了,许秋阳就把自己一套穿过没多少次的衣服改小了给她,虽然不是全新的,但许翠兰也已经高兴得不得了了,这已经是她这辈子上身过的最新最好的衣裳了。

许秋阳用一条干毛巾包着自己刚洗完的头发一通胡撸,自从换了这个新发型之后,她倒是也发现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头发比以前长直发的时候干得快多了,只要这样随便擦一擦就能干得差不多了,大概是体积膨大了变得通风透气了的缘故。

而且平时也都不用梳头了,只要用手指扒拉两下就能出门,倒是省了很多事儿。

等他们拾好自己,上班的人除了邓淑美外也都回来了,许秋阳一边打发他们赶紧去用柚子叶烧的水洗头洗澡,一边把长条桌上的东西都拾干净,让廖志涛帮她搬到了门外。

按照传统习俗,除夕是要祭祖的,不过这个时候不是破四旧嘛,线香油烛这些东西都买不到,所以也只能将就走个形式了。

许秋阳把煮好的白切鸡端出来,虽然只有半只,可是也要端端正正地摆得像个样子的,旁边的碟子里摆了一些油角、糖环、煎堆,核桃酥拆了一包,在碟子里摆成梅花的形状叠起来。

另外还有一盘苹果、一盘柑橘。

前面再放三个小杯子,一杯茶、一杯白酒和一杯大米。

其实许秋阳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反正她记得以前小时候外婆家过年就是这样弄的。

其他人见她如此心有成竹的样子,自然都当她是权威人士,当然没人敢提出不同意见的,况且这么多年家里都穷,哪有那么多讲究,过了年能吃上一块猪肉沾点油腥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像这样大鱼大肉地摆出来,放在以往的日子里,是想也不敢想的。

许秋阳让洗完澡的人都出来,在条桌后面双手合十,朝天拜一拜,就算完成了这个祭祖的仪式了。

最后把条桌上的东西撤了回去,三家人都把家里的电炉和锅子搬了出来,在门口的走廊上搭了个临时厨房,大伙儿便一起忙碌开了。

许秋阳是当仁不让的主厨,杨雪珍和许翠兰在一旁打下手,准备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