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七十年代_分节阅读_96(1/2)

男同胞们都取笑罗建刚以后一定是个怕老婆的,失了他们做男人的威风,而女同胞们,则个个都对许秋阳羡慕不已,女人这一辈子所求的是什么,不就是一个对自己好的男人嘛!

过了两天,彭站长果然主持着开了一个表彰会,表扬罗建刚和许秋阳同志政治觉悟高,思想先进,为组织上解救深受迫害的妇女同志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此每人发了一本红宝书作为奖励,希望他们能再接再励,继续为实现四化建设而奋斗。

就连当时打酱油的杨雪珍等四位同志也受到了口头表扬。

供电局里还特别因为这件事开了一次学习会,请罗建刚和许秋阳亲自到场作报告,咱们许秋阳同志在众多领导面前一点儿也不怯场,坦然自若地侃侃而谈,供电局的领导们都十分欣赏她,特别指示破格录取她转正,成为水电站的正式职工,负责水电站党政办公室的行政和宣传工作。

学习会后,局长还亲自跟她谈了话,鼓励她要积极表现,争取早日入党,许秋阳当然表示一定会努力的。

从这天开始,咱们许秋阳同志算是彻底摆脱了搬砖挑土的体力劳动生涯,开启了坐办公室的脑力劳动生活。

她唯一的感叹是,终于可以好好地养一养这晒黑的小脸蛋和满是老茧的双手了。

许秋阳的进步当然让大伙儿羡慕不已,难得的是大家对此都口服心服,她确实比别人都厉害很多,而且她做出来的事情也是别人想都没有想过能够做的,所以不管得到什么,那也是人家应得的。

许秋阳的转正也算是激励人心的正能量了,并因此引起了水电站里又一轮学习的热潮,大家都是一块儿从农村出来的,为什么别人能做到,自己就不能呢?

就算不能做到她的程度,也总要努力让将来的自己比现在好一些吧!

不管别人怎么说,罗建刚反正是淡定得很,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熬药,休息日就带许秋阳回县城,找老中医把脉,拿药,顺便回家里吃个饭,陪陪两位老人家,日子过得平静而舒心。

这药一熬就是好几个月,期间许秋阳给各大报社投了好几次稿,居然被她陆续过了好多次稿,稿单像雪片一样飞过来,邮局里领汇款的同志都认识她了,热心地叫她许作家。

罗建刚细心地帮她把每次发表的文章都剪下来,贴在一个本子上,做成剪报,说是留个纪念,以后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场。

许秋阳靠这些稿,不但生活得滋润了许多,还攒下了她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第一个五十块钱。

这五十块钱许秋阳想要先给刘玉梅,这段时间她去看病,老中医都没有她的钱,说是刘玉梅在他那儿预付了一笔钱,每次看诊和拿药都在里边扣。

许秋阳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就算是亲生的孩子,在自己已经能工作赚钱的情况下,也没有道理这样花父母的钱的,何况还不是父母呢!

由此可见,罗家一家人是真心地对她好。

怕当面给刘玉梅不肯,许秋阳让罗建刚拿过去的,没想到刘玉梅特地来找她,不由分说地把钱往她手里塞:“傻丫头,你攒点钱不容易,年轻人哪,该吃就吃,该穿就穿,大好的青春年华,可不要浪了,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你就知道了,想吃什么怕身体受不了不敢吃,人发胖了穿什么都不好看,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到头来还不都是为了儿女。”

许秋阳连忙说:“哪里啊,阿姨您的身材好着呢,比许多年轻人都有气质多了。”

“呵呵!”刘玉梅笑得高兴,“你这孩子就是会说话。叔叔阿姨现在啊,家里条件还可以,不愿意,也没有必要苦了孩子,这点钱你就不要再跟我们计较了,在这方面你可要学学你们素芬姐,她呀,从家里往外搬东西,那是一点儿也不手软的。”

“哪里啊,素芬姐她自己赚的也不少。”据许秋阳所知,在年轻姑娘里面,罗素芬的工资算高的了,单位的福利也好,经常会发一些吃的用的,她住在家里,发的东西当然都往家里搬,每个月的粮票、各种副食券什么的,自己用不上,都是拿回家里的,跟他们总是两手空空地回来可不一样。

不过许秋阳现在入也高了一大截,转正之后她就算是正式吃公家饭的人了,每个月工资涨到了十八块一个月,还有二十一斤粮票,三尺布票和一张工业券,手头上宽裕了很多。

罗建刚的工资比她还高一点,一个月二十五块,每个月发了工资,他就把一半的钱和各种票证都塞给许秋阳:“你帮我拿着,攒起来以后成了家用来添置东西,不然的话在我手上不知怎么的就给花光了。”

罗建刚这人确实是有点大手大脚,许秋阳也没跟他客气,把他的钱单独分开存了起来,慢慢地也攒了不少。

刘玉梅看着许秋阳,正了正脸色,认真地说:“秋阳啊,有件事阿姨想问问你的意见。”

“阿姨,你尽管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