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另类师徒_分节阅读_93(2/2)

陈宁记得,母亲总是爱对着他们碎碎念:“你就知道玩,都不给女儿做个榜样,还陪她一起玩,玩游戏能玩出什么?玩游戏还能玩出钱吗?”

父亲时常笑着说:“玩游戏可以赚钱啊,我和宁宁在游戏里有赚零花钱呢,宁宁才几岁,都在游戏里赚到三四百了,这第一桶金可比其他人家的孩子来得早太多了!”

说完后,拍拍陈宁的肩,用看似是在商量却又是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你快去背会儿书,做会儿题啊,不然你老妈又要念叨我了。”

这老的不靠谱,小的不听话,惹得家里“母老虎”频频炸毛。

她的记忆有些模糊,不知道是九岁还是十岁的时候,一场意外,带走了母亲。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家里少了一个人,房子似乎都空旷冷清了许多。

父亲渐渐不爱玩游戏了,回家就坐在客厅的躺椅上抽烟、看电视。饿了,就把陈宁叫下来点餐或煮面,困了,就一声不吭的上床睡觉。

没有了母亲的督促,家里一周一次的扫除也不再进行,父亲开始请钟点工,最初是打扫卫生,后来是洗衣做饭,越来越多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开始花钱请人。

家里的摆设自母亲去后几乎没再变过,只是越来越陈旧。

陈宁初高中开始住校,每个月回家一次,家里都无甚变化,恍惚间总觉得母亲还在。

其实也只是一瞬的恍惚,毕竟如果母亲还在的话,随着她兴趣爱好不停在变,家里的摆设也会不停变才是。

高二那年,父亲在陈宁月假回家时问她,能不能接受家里多一个阿姨和弟弟。

陈宁没有回答,只是书包一扔,把自己关进屋里,一头扎进了游戏。

阿姨最终进了家门,带着一个正念初中的弟弟。

家里的摆设随着阿姨的喜好开始变化,母亲离去后一层不变、死气沉沉的家渐渐有了生机。可不知为什么,陈宁总觉得,看着家里一点点改变,欢声笑语越来越多,自己反而变成了一个外人,和母亲一样成为了过去式。

父亲和他们在一起的和照,看起来更像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庆幸的是,那个漂亮的阿姨对她还算好,那个与她半点血缘关系都没有的弟弟也算得上不吵不闹,谁都没孤立谁,也谁都没亲近谁。

她并不喜欢这个家,但也说不上讨厌,单单只是心里想着,日后上了大学,就可以离开了。

时间一天天走,日子一年年的过,她带着自己那份莫名其妙的偏执考上了b市的大学,远离了那个家。

就在她还有一年毕业时,家里早早为她安排了一份工作,托得是阿姨的关系,正好与她学的专业对口,工资不高不低,但听说还算轻松。

父亲说,女孩子在外打拼太辛苦,家里有条件就把握住,工作的地方离家很近,就半小时车程,不需要花钱租房,直接住在家里,吃喝都不愁……

想想确实也没什么不好的,可她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更不喜欢那份工作,考大学是为了离开那个家,报志愿时一心只想着离家远点,也并没有太在意专业方面的问题。

在她看来,缩在小小的合租房每天给人代练,都比面对那个家要舒服的多。

所以她拒绝了那份工作,更是言明不喜欢这个家,毕业后绝对不会再回去,祝他与阿姨和弟弟合家美满。

原本找到了工作是一件好事,可陈宁这丝毫不留情面的回绝,让那一通电话的气氛变得异常尴尬。

这样的答复使得父亲格外愤怒,父女两人的关系几乎进入了冰点期,甚至在她上学期间断过她两个月的经济来源。

可终究是自己女儿,两个月后,便又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似的,每个月打起了生活。

陈宁默默着,也在心里记着,在自己有方法赚钱后,便将那些钱分次全部打了回去,逢年过节也不再回家。

这样的举动,让家里十分诧异,特别是在知道她做游戏代练这种不稳定的工作后,着急得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了似的,数次通话劝她回家无果,最后都以争执结束。

说到底,这是她自己的偏执,不怪父亲,不怪阿姨,更和那个与她没什么交流的弟弟无关。

在外是比在家里苦一些,但她也落得自在。

随着年纪增长,心里那份偏执倒也淡了不少,渐渐可以每年和家里和和气气的打上一两次电话,但只要家里提到让她回去,她便会挂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