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一九七七_分节阅读_43(2/2)

张天娇欢喜得跳了起来:“我就知道你去刘叔家会带大笼糍回来。”

赵晓明也好奇地走了过去,伸手按了按桌上的大笼糍,硬邦邦的像块石头一样:“这东西怎么吃?”

张天娇俯身对着那块大笼糍深深地吸了口气:“香着呢,才做出来没几天吧,我跟你说,这东西用油煎了可好吃了,又香又韧,明天早上做给你吃啊!”

赵晓明也学着她的样子闻了闻,一股碱水的清香混合着蕉叶的植物香气,确实挺好闻的,看起来也好看,黄玉似的一块糕点,就是也太硬了一些:“这么硬,怎么切得开啊?”

“这个得放着让我哥来!”张天娇哈哈笑着说。

第二天早上赵晓明果然吃上了又香又软的大笼糍,切成两根手指那么宽,一根手指厚的小方片,用油煎得两面发黄,趁热吃的时候果然是软软糯糯的,但软得来又不失韧性,弹牙但不粘牙。

而且张天娇还把前些日子没用完的油角馅料给撒上去了,吃起来又香又甜,真没想到,原来民间还有这样的美食,怎么她以前就不知道呢?莫非是没有流传下去?

这天是年初三,按照惯例还是不走亲戚的,而且讲究些的人家还不能出门。

不过张家也没什么亲戚可以走了,不像别人家亲戚多的,可以从年初四一直走到年初八。

既然不出门,张天亮就在院子里摆弄他的那堆木料,手里还拿着一个小本子,拿根铅笔头在那儿写写画画。

赵晓明想知道他打算给自己做些什么,好奇地凑过去看,却发现那一堆符号算式她根本看不懂:“你写的这是怎么啊?”

张天亮笑道:“你当然看不懂,这是我师傅自创的,他不识字,就自己琢磨出一套符号来记东西。”

赵晓明惊讶:“你还有师傅?”

“也算不上是正式拜师学艺,那时候我才十几岁,村里的牛棚里住着几个安排到我们村劳动改造的老头,其中有一个就是木匠,听说他以前是专门帮有钱人打家具的,所以受了牵连,一大把年纪了还要被逼着天天下地劳动。我那时候反正家里也没人管嘛,平时没事就爱往他们那里跑,慢慢混熟了他就教了我这些。”

“那现在那老师傅人呢?”

“前两年回去了,是省城人,他儿子亲自来接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