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你什么都想要,却什么也得不到(2/2)

一次,他认识了一个老师,每次都跟老师聊得很投缘,就留下了老师的电话,那老师是负责学校入党工作的。

他后来写入党申请书,但不会写,就打电话请教那个老师,但老师就说了三个字:我没空。

他当时就想明白了一件事情,你以为你和对方留了联系方式,应该彼此能帮忙,却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只有关系平等,才能互相帮助。

几年后,他当了英语老师,那位拒绝教他写入党申请书的老师突然打电话他。

老师先寒暄了几句后跟他说,想让他帮孩子介绍一个靠谱的私教英语老师。

李尚龙说,我有时间帮你问问,后来,他也没有真的去找。

有读者问他,为什么不帮那老师?

他说,答案很简单,除去彼此的感情,能让对方帮自己的根本条件,是你能提供等价的回报。

当然了,我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告诉大家帮助别人一定得要回报。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也不用做一些浪自己时间力的事情,因为我们不需要讨好任何人。

李尚龙说:

“等价的交换,才有了等价的友谊。”

我们都知道蝴蝶终飞不过沧海,但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延迟满足

斯坦福大学教授米歇尔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找来10名儿童,给他们发糖果后,对孩子说,我现在有点事,你们自己玩,你们想吃糖果的话就吃。

但是,谁能等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我会再奖励他一颗哦。

说完,他就悄悄躲到了门外,15分钟过去后,他回到了房间。

他发现8个孩子都把糖吃了,只有2个孩子没吃糖。

25年后,他找到了这群做实验的孩子,发现,忍住没吃糖的孩子都过得很幸福,也很成功。

后来,米歇尔提出了“延迟满足”的概念:

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人,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

可我们绝大多数人,做一件事总想着立马就有回报,假如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会立刻选择放弃。

为什么我们做一件事,总是坚持不下来,因为我们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

查理?芒格说:

“想要获得某件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先让自己配得上它。”

值钱的东西,都有一个特质,需要付出高昂成本与代价,你才有机会得到。

人生一世,总是顺逆交替,漫画家蔡志忠说:

“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愿你踏过百里荆棘,追逐万里阳光。

想起看过的一段话:

那个看起来毫不在乎你的人,在聊天窗口里写满了要对你说的话,可是却一直没按发送键。

那个决绝果断拖你进黑名单的人,在别的地方悄悄地关注着你的喜怒哀乐。

那些你以为与你毫无瓜葛的人,在那么多个容易脆弱的夜里,确实忍住了一万次想要联系你的冲动。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人常常都是这么误会自己的,以为自己恋旧,以为自己长情,其实只是现在过得不好而已。

爱情这东西,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痴于肉体,迷于声音,最后折扣于物质,败于现实。

你看长大这个词,连偏旁都没有,看上去好孤独。

在十字开头的年纪遇到了最想托付一生的人,承诺这种东西只有听的人记得。

很心酸吧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