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306(1/2)

玄德且救我一救。

刘备面色凝重,缓缓颔首。

这边曹操追上崔颂,疑道:“子琮这是怎么了?”

崔颂并袖一揖:“不愿让主公为难,故避退之。”

曹操更觉奇怪:“孤有什么可为难的?”

“颂与吕布有旧。若颂留下,必定会为吕布求情。主公若欲杀吕布,颂的求情,岂非让主公为难?”

崔颂一面说,一面观察曹操的表情,很快确认了心底的猜测。

他最初“吕布兵败”这段历史的时候,就觉得其中的几个细节有些奇怪。

这个时间段的曹操虽重视刘备,但也同样防备着他。可史书上却这么记载:曹操听了刘备“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2](你没看见吕布是怎么对丁原和董卓的吗)”的话,就把吕布杀了。

这段记载中并未提到其他人,表面上看,好像曹操不曾询问其他谋士的意见,光听了刘备的一句挑拨之语就对吕布下手。

曾经的崔颂从未细想过其中的异状;可当他这几年恶补了经子史集,学会了这个时代的人的思考方式,再回忆这段,顿时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崔颂私下猜测,这段记载大约是用了春秋笔法。

在当时的场景里,刘备或许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可真正让曹操做出处死吕布这一决定的,并非刘备的三言两语。

怕是曹操本来就有杀吕之心,刘备不过是顺水推舟,明哲保身罢了。

崔颂自从有了这一猜测,就一直在琢磨:令曹操对吕布起杀心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吕布两次叛主,杀了丁原与董卓吗?

若论“背叛旧主,转投他人”,先后归附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过两年还会投奔袁绍、刘表)的刘备同样“战绩斐然”。可见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良禽择木,顺水跳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那么,是因为吕布杀了两任“前主”吗?

这倒有些道理,毕竟无论哪个老板都不喜欢一个随时可能叛变,砍下自己脑袋的属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